楚平王继位时,几乎所有有权有势的兄弟都已经去世,因此他无疑是笑到了最后。但就在公元前527年,也就是他继位后的第二年,一件极为怪异的事件发生了。
在楚平王即位前,他与秦国的国君秦哀公建立了姻亲关系,计划将自己的儿子太子建与秦哀公的妹妹孟嬴联姻。到了公元前527年,太子建已经年满十五岁,按照礼法,他可以迎娶孟嬴了。于是,楚平王派遣了一位名叫费无极的大臣前往秦国迎娶孟嬴。
然而,费无极是个心术不正的奸臣,他在见到孟嬴后,竟然觉得她异常美丽,于是回到楚国后对楚平王说:“那女人实在太美了,您完全可以收她为己有,重新为太子建挑选一位其他女子。”楚平王本就好色,在见到孟嬴一面后,他立刻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,便照办了费无极的建议,亲自迎娶了孟嬴。
展开剩余80%由于收了孟嬴,楚平王害怕太子建因此心生不满,于是他开始不择手段地想着如何除掉太子建。表面上看,这个故事似乎令人难以置信,可信度也显得非常低。
楚平王的父亲楚共王在公元前560年去世,而楚平王继位的时间是公元前528年。换句话说,为了争夺王位,楚平王与几位兄弟斗争了整整三十二年,最后才成为了胜者。在这个过程中,楚平王展现出了极强的能力和智慧,可以说,他的各项素质都非常出色。
因此,作为一个聪明且谨慎的人,楚平王在平日里必定是极其理性、深思熟虑的,几乎不可能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举动。刚刚登基不久,他就因一个女人而打破自己建立的王朝格局,这样的决定实在让人难以理解。或许有人会说:“楚平王因为经历了三十二年的斗争,一旦得势就开始放纵自己了。”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,但我们必须记住,孟嬴原本是太子建的未婚妻,而太子建是楚平王的继承人,孟嬴本应嫁给他,而非楚平王。
楚平王兄弟们之所以争夺王位,是因为太子建的支持力量过于薄弱,而其他兄弟的势力太强。无论楚平王多么昏庸,他都必定会采取措施,确保王位继承的稳定,因此他不会做出让其他儿子分权的决策。此时的太子建年仅十五岁,不可能对王位构成威胁。如果楚平王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就打破自己建立的政治格局,这样的行为未免太过荒唐。
从秦国的角度来看,孟嬴原本是要嫁给年轻有为的太子建,而如今被楚平王抢走,秦哀公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。如果秦哀公对此不做反应,别人一定会对他指指点点:“你的妹妹难道是商品吗?怎么可以随便被别人拿走?”如果楚平王真把太子建的未婚妻给抢走了,那么最丢脸的并不是太子建,而是秦国。
因此,最有可能的解释是:孟嬴原本是要嫁给太子建的,但随着楚平王成为国王,出于对秦国利益的考虑,秦哀公更希望通过与楚平王的直接联姻来巩固两国的关系。从辈分上看,秦哀公是秦国的领导者,如果妹妹嫁给了太子建,秦哀公就会比楚平王低一辈。而如果孟嬴嫁给楚平王,辈分问题就可以解决。
太子建是楚平王的次子,而楚平王年龄应该在四十岁左右,类似当年晋献公和骊姬的情形:老夫少妻。如果孟嬴再为楚平王生个儿子,那么太子建的地位就相当于第二太子申生。这也能解释为何在楚平王迎娶孟嬴后,太子建的处境变得危险。
此时,太子建该如何应对呢?如果他采取激进的方式,直接争权夺利,那他即便有一定权力,也难以稳固。而如果他选择保守,让出太子之位,作为前太子,他是否能安然无恙,也未可知。所以,太子建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,只要楚平王不采取行动,他便不主动出手。
然而,这对楚平王来说,反而成为了他内心的不安源泉。按兵不动表面上看是一种忠诚的表现,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,这种行为也可能意味着太子建在等待时机,准备反击。此时,谁能掌握主动权,谁就能主导局势。于是,在四年后,楚平王开始采取行动:首先抓捕了大臣伍举。
伍举是当时太子建的老师,他曾在之前劝告楚灵王不要过于张扬自己的权威。楚平王命人抓捕伍举后,费无极再次进言,建议抓捕伍举的两个儿子。于是,楚平王命令伍举给两个儿子写信,告知他们不要与太子建合谋反叛。伍举的信里写道:“我大儿子伍尚忠厚老实,一定会回来,但我小儿子伍员聪明机警,恐怕不会上当。”
果然,伍尚决定回来与父亲同死,而伍员则希望保全自己,日后再图报仇。最后,伍尚和伍举一起被杀,而伍员成功逃脱。不久后,伍员被楚平王派兵捉拿,但抓捕伍员的人是他的朋友申包胥。申包胥为伍员出面,劝他说:“你应该回去向大王认罪,否则你将无路可逃。”伍员答道:“我父亲和哥哥都死在他手上,我若回去,必然死路一条。我现在唯一的目标是报仇。”
申包胥思考了一会,决定放走伍员,并警告他:“如果你敢再危害楚国,我必定会让楚国安定。”这一段历史虽然极具戏剧性,但可信度依然令人怀疑。申包胥并不是高官,公开放走犯人显然难以掩饰,楚平王完全可以将其处死。
这场父子内讧的背后,楚平王虽然并非正义的化身,但太子建一方也未必完全无辜。后来的司马懿在被曹爽欺负时曾说:“能忍就忍,看看未来如何收场。”对于楚平王来说,太子建一方的按兵不动本身就是不愿臣服的信号。
最后,伍员逃出楚国,与太子建汇合,准备暂避郑国。然而,太子建在郑国筹划与权臣合作,直接夺取政权,但最终被郑国国君捉住,并当场处死。伍员带着太子建的儿子仓皇逃亡。
他带着一个小孩,几乎无路可走,最终决定前往吴国,而这个决定也为他开启了传奇的一生。伍员后来的名字大家更熟悉——伍子胥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众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